被殖民掠过的印加帝国
由于需要处理一些事情,再次回到秘鲁,下飞机那一刻亲切感扑面而来。利马这个我生活过十年的地方,熟悉到甚至每条街道都可以如数家珍。
“我看见石砌的古老建筑物,镶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间。激流与风雨侵蚀了几百年的城堡奔腾下泄。……在这崎岖的高地,在这辉煌的废墟,我寻到能续写诗篇所必需的原则信念。”——巴勃罗·聂鲁达《马丘比丘之巅》
想到秘鲁就会提到马丘比丘,这个曾经印加帝国的遗址是秘鲁的标志。马丘比丘是盖丘亚语"古老的山丘"的意思。一个不可思议的帝国坐落在库斯科一个崇山峻岭之中,三面环水。在山腰处有一条人们脚踏出来的路,那是古印加人的朝圣之道——印加古道。
马丘比丘的建筑全部是由巨石堆砌而成,然而墙与墙之间有完美的接缝,连刀片也难以插入,跟埃及金字塔有异曲同工之妙。试想在一千多年前,是如何把这些巨石搬上山又严丝合缝的堆砌在一起。有个说法是,古印加人特别高大,由马丘比丘的阶梯特别高而来,但是应该也只是个传说。巅峰时期,马丘比丘的居民容纳了一千人。
有历史学家曾认为马丘比丘是一个堡垒。马丘比丘有城墙、大型塔楼和干涸的护城河,这些防御机制是堡垒的体现。也有历史学家认为,这里大部分建筑都是为宗教目的而设计的,这些防御机制很可能是为了确保只有少数人能够进入这个圣地。
“印加”一词的本来含义是“首领”或“大王”的意思。西班牙人到来后,就统称为当地居民为“印加”。印加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,奴隶主阶级包括印加王、王室贵族、高级官吏和祭司。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,印加王还采取了一些文化和经济措施。传说印加在亡国前共历12个统治者,在第八代统治者时期,印加人的势力在安第斯山地区逐渐强大,第十一代时到达顶峰。到16世纪中期,西班牙殖民者到这里以后烧杀抢掠、无恶不作,印加人几乎被杀光。值得庆幸的是,西班牙人没有发现马丘比丘,给印加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。
在秘鲁还有一个神秘的地方——纳斯卡地画。在离利马四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一片沙漠,在这片沙漠里有多达一万多条的线条,其中有很多直线、曲线,甚至一些蜘蛛、蜂鸟、猴子等各种形状的生物。由于图案过于巨大,需要小飞机在高空才可看的到。有人猜测这是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,也有人认为这是史前文明留下的天书。科学家通过不断研究,得出纳斯卡线条的制作时间为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300年之间,距今2000年左右。而公元前300到公元600年左右的时候,在这片地区正好住着一群纳斯卡人,这片像图腾一样的巨画可能是由那时的纳斯卡人所制作。纳斯卡线条的神秘之处就在于,图案和线条如此巨大,是如何绘制出来的,所以才一直有外星人停留的说法。
1535年皮萨罗(西班牙殖民者),选择了沿海的利马,将其建立为新卡斯蒂利亚的首府。他认为库斯科位于深山之中,离海太远不利于殖民,因此利马被冠以“诸王之城”的美誉。由此开始了长达300年对秘鲁的殖民统治。作为殖民时代的重要城市之一,利马也见证了西班牙帝国在南美洲的殖民活动,为秘鲁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。秘鲁全国人口三千多万,生活在利马的有一千多万,人口密集。气候温和,平均气温在15到25摄氏度之间,年降水量少,是“世界无雨城”。不过近年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,降水量逐渐增多。
秘鲁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,有世界闻名的“秘鲁渔场”,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。这也是秘鲁人每天都可以大快朵颐享用海鲜的主要原因。另外秘鲁还有丰富的矿业资源,农业及水利资源。
秘鲁是拉美美食的天花板,秘鲁国菜CEVICHE清爽可口,CEVICHE是QUECHUA(盖丘亚语是美洲土著语,应用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一带)鲜鱼的意思。所以一般吃CEVICHE都要中午,早上渔民打的新鲜的鱼,中午用来制作鱼生。这里全球排名前50的餐厅占了四家,一个不折不扣的美食之都。还有全世界第一无二的“印加可乐”。在可口可乐进入全球市场之后,打败了当地的可乐,唯独没有打败“印加可乐”,之后收购了印加可乐。
之前生活在秘鲁的时候,没觉得它有多好,土里土气的,但是离开就会经常怀念的地方。这里充满了我的青葱岁月,我的朋友,我记忆中海鲜的味道以及独特风味的印加可乐。
作者:郝慧